7月11日,是中国航海日。 这是为了纪念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而设立的节日。 在浩瀚的海洋上,每一次航行都是一次探险。 有一些冒险者如郑和,是为了探索未知世界。 还有一些冒险者,却是为了生意,准确地说是为了——茶。

当西方人尝到中国茶叶的神奇美味后, 便迫不及待地开启了海上茶叶贸易。 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是, 从“厨房”到“餐桌”的距离,实在是太远了。

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里就写过, “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。” 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茶叶贸易,都需要以月为单位。 而英国和中国之间,隔的却是真正的山和大海。 遥远的空间距离,带来的是漫长的时间差。 而茶,又是一种农产品,在海上颠簸的时间越长, 口感也就越差。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英国人不喝绿茶了吧? 因为等绿茶送到他们那的时候,已经不再是绿茶了。

而19世纪,又是只有靠海运来运茶的时代。怎么办呢? 逐利的商人们,最终开启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造船竞赛。 他们削尖船首,以利于破浪。 他们装上雷达,以少走弯路。 这种被称为飞剪船的商船, 有着标志性的空心船首和优美水线, 在大海上以惊人的航速前行。

硬件设施跟上了,那么软件实力也不能落下。 怎么才能充分调动船员们的积极性,心甘情愿地加班呢? 当然是靠比赛啦。 1866年,40艘英国帆船, 开始了一场15000英里航程的长途竞赛。 第一艘抵达英国伦敦的船,将会得到丰厚的奖金。

它们跨过中国南海,穿越巽他海峡和印度洋, 绕过非洲好望角,航行大西洋抵达英吉利海峡。 比赛的最后时刻,水精号和太平号两艘船齐头并进, 在同一时刻抵达伦敦港口, 同时开始了在泰晤士河上的牵引作业。 最后太平号仅以不到20分钟的时间优势取得了胜利, 并且获得了每吨茶叶10先令的额外奖金。

而自此之后,每年第一箱到岸的中国茶, 成了英国人竞相追捧的香馍馍。 直到1871年,蒸汽船取代帆船成为主流, 苏伊士运河也已开通,这样的比赛最终退出历史舞台。

从中国福建的茶园到英国贵妇的茶桌, 一片小小的茶叶牵起了19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两端, 催生了制船业的技术革新, 培养了日不落帝国的嗜茶习俗。

这个在中国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饮料, 从17世纪的崭露头角, 到18世纪的大放异彩, 再到19世纪的风靡世界, 茶叶在东西方贸易史上的地位独一无二。 茶叶,让世界发现了中国; 茶叶,也让中国发现了世界。

从前的人们为了一杯好茶,要跨过万水千山 而现在,你只需要坐在家里,就可以坐等好茶上门 只需关注“天府龙芽”微信公众号,一键直购品质川茶。 |